传承项目:绍兴宣卷、绍兴祝福
安昌古镇位于绍县县城北面,紧邻杭甬高速公路,素以经济富庶、文化昌盛著称,现存老街开市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1.2平方公里的古镇区保护完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浙东著名的水乡古镇。
安昌历史上人文荟萃。宰辅封疆,循吏硕儒,史不绝书。科举之外,幕风蔚盛,师爷故里,遐迩闻名。及于近代工商巨子,至今耆老犹道传奇人生。
安昌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穿梭往来的乌蓬小船,风貌古朴迷人,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
虽经千年岁月,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习俗,处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更有“绍兴师爷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和一年一度的“腊月风情节”,向您集中展示安昌的越文化底蕴。走进安昌,真如置身于“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风俗的长卷”,品尝着一盅滋味醇厚的陈年绍兴老酒。
自1999年保护开发以来,通过整修规模较大的传统建筑、台门民居,先后开辟了六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据明代遗构修缮的文史馆(城隍殿)、以实物资料展示国内唯一的绍兴师爷馆、用实物图文模型陈迹往昔安昌岁月的民俗风情馆、可感百年遗韵儒商之风的穗康钱庄、历时九十余载的安昌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旧址、汇聚从古至今越地百余石件的石雕馆。2009年11月1日,历时三年多、耗资近亿元恢复修缮的“千年古刹”安康寺隆重开光,为古镇安昌旅游增添了又一道亮丽景观。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古镇安昌从管理、开发、协调和规划等方面入手,陆续成立和组建古镇集管委、绍兴县安昌古镇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绍兴县古镇安昌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和绍兴师爷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按照“越地风情古镇、绍兴师爷故里”的定位目标,分别委托同济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编制了古镇保护规划和古镇旅游规划,制订保护与开发的“十二五”重大建设规划项目,目前正按计划紧锣密鼓地进入运行阶段,积极向着国家5A级旅游精品景区目标阔步迈进。
安昌以其淳朴的古镇风貌,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姿的越地风情,热忱欢迎八方宾朋莅临观光。
非遗资源: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是绍兴师爷的故乡。“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拥有完整的古镇水系、桥梁及明清1747米老街;镇域内共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保点5处,重要台门建筑5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8项,县级5项等。
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经常性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展示、展演、教学、研究等传承活动。2011年安昌古镇景区购票游客累计达30675人次,年景区门票收入54万余元,展示了古镇安昌日渐成熟的人气和逐年提升的外界享誉度。自1999年以来,古镇安昌已连续举办了13届古镇腊月风情节,风情节以其传承和展示越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将裹粽子、搡年糕等传统年俗,龙舟、古水龙等水乡风俗,舞龙狮舞、庙会巡行、绍兴吹打、各式手艺习俗等缤纷展现给世人,成为名闻遐迩的重要旅游节会。每届节会期间,国家、省、市、县多级部门和领导莅临参观指导,慕名而来的游客接踵而至,丰富的展演活动和民间表演,向海内外众多学者、专家、游客展示了安昌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古镇教学研讨活动特色明显,2007年9月,中共绍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安昌镇党委共同在此举办“绍兴师爷与廉政文化研讨会”,绍兴师爷博物馆成为廉政教育基地;2008年1月,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师爷文化委员会在此宣告成立;2009年,绍兴师爷铜像在绍兴县安昌古镇入口正式落成,同年,绍兴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昌镇政府、绍兴县旅游局共同编纂的《绍兴师爷》正式影印出版,一系列的活动和举措,丰富了古镇安昌作为“绍兴师爷故里”的文化内涵;2011年第十二届腊月风情节上,古镇安昌更是被中国民协挂牌授予“中国师爷文化之乡”的称号。
二、掌握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态、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拥有多位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有一大批热心于非遗的骨干。其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绍兴宣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云根(宝宝),安昌镇大和村农民,以日常演唱与节会表演作为展示形式;“绍兴祝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祖恩,安昌镇寺桥居委会居民,以古镇民俗风情馆场景展示与节会表演作为展示形式;“绍兴师爷故事”(省级),保护单位和传承基地为古镇绍兴师爷博物馆;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滕军康,安昌镇长乐村人,安昌仁昌酱园正筹建酱文化旅游景点;“三六九伤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傅松樵、傅宏伟,安昌镇人民医院医师,以古镇三六九伤科古医文化展馆作为展示形式。其中,绍兴师爷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绍兴祝福”和“绍兴师爷故事”、绍兴仁昌酱园有限公司的“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和安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绍兴三六九伤科”,成为绍兴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基地,这在整个绍兴地区都是极为罕见的高密度。
其中,安昌古镇的“绍兴祝福”和“绍兴师爷故事”,作为绍兴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其活动形式丰富、历时久远悠长、贴近百姓生活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成为历届腊月风情节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2008年1月8日,浙江省为春节、元宵、清明等7个传统节日评选出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绍兴凭借至今保护良好的民俗文化——“祝福”,成为春节的唯一标志地。而安昌古镇便是其中的一个传承基地。在第十二届腊月风情节期间,安昌就在在义和当台门向游客展示了最传统的祝福仪式。
“祝福”作为一种民俗祭祀活动,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出现,用来表达人们对平安与快乐的意愿、陈述对幸福和美好的期待,波及深远。“祝福”属于民间性质的信仰崇拜,同时也深深涉及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民间文学等多学科。
于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绍兴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春节传统节日文化高峰论坛”在绍兴县安昌古镇举行。这是第十二届腊月风情节的重头戏,在国内也是首次举办此类传统文化学术研讨活动。论坛期间,祖国大陆、台湾两地专家齐聚古镇安昌,各自就春节的传统习俗、节日文化内涵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讨论交流鲁迅笔下的“祝福”渊源文化。
腊月风情节和祝福论坛同时举行,对深层次探寻海峡两岸春节传统节日文化的根脉,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意义深远。
(二)绍兴师爷博物馆作为推介绍兴师爷故事的生动载体,也作为安昌古镇风情展示的一部分,自古镇景区1999年正式对游客开放以来,每年的腊月风情节期间,因CCTV参与直播(第二届)录播(第三届)或拍摄(每届),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仅节会三期间的人流量就超过万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省、市、县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师爷文化之乡”等称号,增加了古镇安昌这张名片的含金量,证明了安昌的师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绍兴师爷故事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现实研究借鉴价值,更具有成为我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优势。在这样一个绍兴师爷人才辈出,越地文化积淀深厚的安昌古镇,绍兴师爷博物馆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一定能更好地宣传绍兴师爷群体,更好地弘扬师爷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更好的传承地方特色鲜明的绍兴师爷故事,也带动安昌古镇优秀越地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发扬师爷文化中的精华遗风。
三、重视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并对遗产项目制定了合理的规划。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古镇安昌从管理、开发、协调和规划等方面入手,陆续成立和组建古镇集管委、绍兴县安昌古镇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绍兴县古镇安昌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和绍兴师爷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按照“越地风情古镇、绍兴师爷故里”的定位目标,分别委托同济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编制了古镇保护规划和古镇旅游规划,制订保护与开发的“十二五”重大建设规划项目。2012年将融合“一馆三台门”( 即:中国师爷博物馆和中国银行旧址保护、布业会所、青年旅社)、“四景一广场”( 即:廊桥遗梦、越剑馆、涂山书院、大夫第茶楼和欢乐健康广场)、“梦幻水乡”(即:东街河道亮化、西街长廊建设、综合管线入地和景区公厕改造)和融资招商等项目,“四位一体”保护开发建设,目前正按计划紧锣密鼓地进入运行阶段。并最终积极向着国家5A级旅游精品景区目标阔步迈进。
保护、传承情况:
近几年来,古镇安昌以“文化保护为主,商业开发为辅”的原则,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过硬。
一、硬件方面:
1、老街整修。主要是东市地段,适度整修老街石板路、排门店铺、翻轩雨廊,使之保持历史风貌。
2、旅游景点的建设。通过整修规模较大的传统建筑、台门民居,先后开辟了七个旅游景点:城隍殿、师爷馆、民俗风情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石雕馆、安康寺。其中安康寺于2005年奠基,2009年11月开光,占地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一个亿。并完成了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入口广场改造,开辟收藏品一条街。
3、环境整治。包括街河清淤、老街东段三线入地、集镇生活污水收集工程等。
二、软件方面:
1、成立绍兴师爷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安昌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和安昌镇经济实业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对景点的经营管理通过该公司进行。目前公司员工为19人。
2、成立镇集管委会,六个居委会集中办公,协调集镇六个居委会及其相关两个村,加强对古镇的管理。
3、在绍兴县安昌古镇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古镇开发中的具体问题,如公房委托安昌镇管理、东市段的电力、电信、有线线路改造工作等。根据2009年11月20日县委常委会精神,县编委于2010年2月正式批准成立绍兴县安昌古镇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目前6名工作人员已完全到位,开设运作。
4、编制规划。分别委托同济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编制了古镇保护规划和古镇旅游规划,制订保护与开发的“十二五”重大建设规划项目,并做好“一馆三台门”、“四景一广场”、“梦幻水乡”和融资招商等四项2012年保护开发工作,目前该些项目正按计划紧锣密鼓地进入运行阶段。
5、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入围CCTV中国魅力名镇评选,现为国家3A级景区。
6、连续举办十三届腊月风情节,有CCTV参与直播(第二届)录播(第三届)或拍摄(各届),成为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节会。
7、编写《安昌镇志》、《古镇画册》、《绍兴师爷》等多种书籍,制作宣传碟片、折页、参与摄制多部影视作品,如《大年三十》、《十五月圆》、《少年周恩来》、《冬至》《水客》等。
发展规划:
古镇安昌将以“保护古镇风貌,整治整体环境,延续历史文脉,重现古镇价值”作为今后发展的保护目标,近期发展规划是:
“四位一体”保护开发建设如下项目:“一馆三台门”( 即:中国师爷博物馆和中国银行旧址保护、布业会所、青年旅社)、“四景一广场”( 即:廊桥遗梦、越剑馆、涂山书院、大夫第茶楼和欢乐健康广场)、“梦幻水乡”(即:东街河道亮化、西街长廊建设、综合管线入地和景区公厕改造)以及融资招商等项目。以扎实有效的近期发展项目,为稳步有序的总体规划打下坚实基础。